时间:2016-1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历史概况

  戴庄行政村位于通许县城南1.5公里处,东邻惠贾渠,南与厉庄乡桂店行政村接壤,西与厉庄乡貟庄村和五里卜行政村连接。由陈庄、戴庄、拐韩、李楼、付庄、郝庄和前戴庄7个自然村组成,22个村民小组。全行政村现有口人,余亩耕地(全是青沙地)。

  该行政村村民姓氏繁多,有戴、冯、张、姜、牛、韩、娄、魏、陈、李、于、王、郝、贺、赵等。陈庄以陈姓较多,张、姜、牛姓少;戴庄以戴姓为主,冯姓较少;付庄全是付姓居住;拐韩以韩姓、娄氏和魏姓,还有陈、李、于、王姓;郝庄以郝、贺二姓为主,还有张、赵姓等姓,前代庄以张、左、赵为主、许较少。

  民国时期,村民守着几亩青沙地过活。青沙地地薄粮食产量低,遇到旱涝不均的灾年,村民就得借贷或者卖地活命。当时代庄有8家地主,却占有着村里70%以上的土地。村民只好给地主家扛长工、打短工。遇到灾年,村民无法生活,当时代庄有4户人家为躲债逃往永城、亳州去了。

  年,日军进犯中原,蒋介石消极抗日,扒开黄河,代庄平地水深80公分。草房大部分倒塌,村民只好外逃。年春,黄河水退去,村民返回村子,不料日本鬼子的警备队下来派款催粮,收不到就打人、抓人。村北头李二孩老汉进城去送粮,在城门口给日本人施鞠躬礼,“啪啪”就挨了两个耳光。

  之后遇到蝗虫灾害,成群的蝗虫遮住太阳,所过之处,庄稼全无。为了消灭蝗虫,村民门在地里挖土沟子,挖好后,好多人并成一行,手拿树枝,嘴里“嘶喉、嘶喉”地喊着,把蝗虫赶到土沟子里,用土埋住。蝗虫的到来,使村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打垮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人民获得新生。年后全村人口不足两千人。

  年后,代庄村在共产党员李好勤、张天乐带领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剿匪反霸斗争,并成立了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广大村民在农民协会的带领下斗地主、分田地,使原来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土地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村民分到土地后,把土地看成了宝贝,起早贪黑地去管理。民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代庄村东边临着大路,几家勤快的老年人每天挑着粪篮子到路上拾牲口粪,将拾来的粪上到地里,庄稼长势旺盛,提高了粮食产量。

  年,上级开始派干部动员村民参加互助合作,后来转入初级社。农田、农具合在一起,实行大集体。但是家里农具多、土地壮的农户不想入社,干部积极动员,村民只好入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的农具、牲口被便宜作价。年前后,初级社转成高级社,当时十多个村庄合在一起,下边分成生产队,人人靠工分吃饭。

  年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代庄成立了人民公社。那时,本村隶属于城关公社陈庄大队,在那个年代,“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盛行,干部欺上瞒下,几天时间,村里7个自然村相继成立大伙,搞作息“四统一”。干部不顾客观条件,那时粮食并不丰裕,每人每天一斤粮,吃不饱肚子,当时流传有“够不够三百六,红薯萝卜在里头,不够吃了再研究”的顺口溜,饿得人头晕眼花。加上生产上瞎指挥和浮夸风,掀起大兵团作战,日夜大喊跃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亩产超千斤”……农业生产一度受到冲击,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浮肿病不断发生,劳力大量减员,使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年秋天,公社干部通知代庄大队:第二天开封地区的领导来检查犁地种麦情况。包村干部和生产队长一听就急了,要社员晚上“大跃进”。社员为干得快,剜一铁锨土盖一铁锨生地,结果一夜间就把一块棉花地剜完了。第二天包村干部和队长说是犁完的,可仔细一看还有许多棉花茬在长着。地区领导问队长:“你们队有多少牲口?几张犁子?一夜能犁这么多地?”队长回答不上来,包村干部只好说明实情,结果地区领导把公社干部批评一顿。从那以后,上面的政策有所调整,纠正了不切合农村实际的工作方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实行以农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土地和人力潜力得到开发,使农业全面丰收。代庄村党支部、大队干部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多次向群众宣传买化肥,施化肥,粮食才能高产,开始群众不相信,于是大队就搞试验田,结果施用过化肥的农田获得大丰收,群众开始认可了。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提高。

  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引导村民搞立体种植,科学管理。组织村组干部、种田能手到山东、安徽等地学习外地种植经验。又从河南农科院请来专家给村民讲农作物种植技术,让村民从旧的模式中跳出来,增强科技意识,实行间作套种,经济收入显著提高。

  现在,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代庄村已形成“种、养、加工”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种植方面,大力发展蔬菜业和林果业。据统计,代庄已发展日光温室60多座,陆地菜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可增加收入多万元。代庄种植的桃、杏、苹果、葡萄等果树达多亩。水果运往郑州、广州等地,价格比本地高了2倍。

  养殖方面,大搞鸡、鸭、猪、羊、牛等养殖,其中养羊、养牛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全村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80多个,收入达万元以上。

  加工业主要指农副产品加工、铁器制作加工两个方面。农副产品加工包括面粉加工、挂面加工、面条加工、轧花、榨油等,铁器制作是用厂家生产用过的废料、下角料焊制铁叉等。产品远销、陕西、四川等地。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种粮补贴政策,大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出现了小麦亩产超千斤、棉花亩产余斤的新局面。全村挖渠和排水沟5千余米,打大机井眼,小机井50眼,水利条件得到改善,旱涝保丰收,使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全村道路都铺成了柏油路。已翻盖房屋的户占全村的30%,拥有自行车、电动车、缝纫机、电视机的占全村总户的90%以上。现在全村人在新任党支部的领导下,依靠科学技术,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搞多种经营。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为全村经济创收添砖加瓦。

  8年5月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两委班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万亩开发项目,该项目在我村投入高达1多万元,其中新增变压器11台,低压线路10多米,新打机井78眼,沙石路0多米,水泥路0多米,新修下水管道100万米,解决了我村群众多年来的出行难、浇水难、用电难的“三难”问题,另外,还平整坑塘4个,为我村增加耕地50余亩,新建进村桥梁7座,我村所属的七个自然村,村村通上了沙石(或水泥路),使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打下良好基础。

  9年,争取了我县的新农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50万元,为我村新修水泥路0米。

  年争取了县上的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该项目投资52万,新建教育楼一座二层24间,新建校园占5亩,教学楼宽敞明亮,达到了小学不出村。

  争取了县水利局的危桥改造项目,投资30万元改造了贺庄桥,贺庄桥是我村进入县城的唯一道路,多年来经久失修,重型车辆不能通行。这次改造大大方便了我村群众的出行及生产、生活的需要。

  年,我村自然村贺庄村民反映,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通过镇政府的帮助,从赵河村埋管道2米,接上了深井水,彻底解决了贺庄村群众多年上访的饮水问题。

  年,我村贺庄桥以北至小铁道米的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严重影响着我村群众出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动群众,带头捐款集资1万多元,又取得县上项目款5万元,修上了宽4米的水泥路。

  全村人在新的两委班子领导下,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进取,积极向上,努力工作,我村的明天会更好。      

组织机构变革

  年解放后,代庄7个自然小村成立农民协会,隶属貟庄乡。

  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于城关公社陈庄大队。

  年后,分陈庄、戴庄、拐韩三个大队。

  年改称为村民委员会。

  年戴庄、陈庄、韩拐合并成戴庄行政村至今。









































警惕声音嘶哑的原因
买回的芒果蒂腐病有点痛心那就来谈谈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unw.net/gzjjg/gzjjg/137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