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读:

脏的本字是藏,是“藏”的后起分别字。

藏,是一个形声字,臧声。它的本义是把谷物保藏起来。

生活当中:人,要生存,要维持生命,就必须要进饮食和吸入外界的空气,而这个,就如同把谷物保藏起来一样,所以,人体是需要“脏”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正常地进饮食和吸入外界的空气,就必须要把饮食物被人体利用后产生的浊物代谢掉、空气被利用后产生的浊气排出去,故而,人体的脏,就是完成饮食物和空气的进入、利用、代谢和外排的。

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古时候的“解剖学”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就在于此,故而,为了说明饮食物和空气的进入利用等有关问题,古时候的中医人就虚拟出来了“脏”。由此也可以知道,中医上谈的“脏”和现在西医上谈的“脏器”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虚拟出来的“脏”,我们平时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它们发挥功能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或者感知到。这个就和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样,只有在它发挥功能,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权力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才能感知到。

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件事如果交由多人去做,很有可能会做不好,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法不责众。故而,要想把事做好,就必须“一个萝卜一个坑”。

中医来源于生活,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脏”有五个,即心、肾、脾、肺和肝。

除了心之外,其他四个脏都有一个肉月旁。如果我们把肉月旁去掉,剩余字的意思是:

肾的繁体字写作腎,上面的“臤”有两种读音,一种是[qiān],另一种是臤[xián]。臤[qiān],是坚固的意思;臤[xián]古同“贤”。从贝,与财富有关。其本义为多财。

卑,[bēi],古同“俾(bǐ)”,是一个形声字,从人,从卑。“卑”意为“替代物”、“代表物”。“人”与“卑”联合起来就表示“主人的代表”。所以卑的本义是门人、门役(代表主人站在门口为主人接客或传话)。

巿[fú],古同“韍”,是一个形声字,从韦,从犮(bò)。“犮”意为“向上拖拉”,“韦”指皮革带子。“韦”与“犮”联合起来就表示“向上拖拉(匣中之物)的皮革带子”。

干,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其本义为盾牌。

根据剩余字的意思,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脏的特点:

去掉肉月旁的肾,一个是坚固的意思,一个是多财的意思:要坚固,就要防止里面的东西流失,这就是固摄;要多财,就要把外面的财多多的往自己家里敛,这就是摄入。故而,我们就把“纳摄”功能给了肾。

去掉肉月旁的脾,是代表门人站在门口为主人接客或传话,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有客来,一个是代主人接迎传话。想想看,对于人体来说,什么是客?当然是饮食物了,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代主人接迎传话,也就是说把饮食物中有用的东西要进行运送,故而,我们就把“运化”功能给了脾。

去掉肉月旁的肺,是表示“向上拖拉(匣中之物)的皮革带子”,也就是说其目的是从上而出。想想看,人体之中,正常情况下什么东西是从上而出的?对了,是浊气。所以,中医上才有“吸气在肾,呼气在肺”说法。故而,我们就把“排浊”的功能给了肺。

去掉肉月旁的肝具有盾牌之义,有防御的作用。想想看,要想很好的防御,就要善于调兵遣将,由于人体内的气具有防御作用,故而,我们就把调气的“疏泄”的功能给了肝。

一、肾的职能

肾的功能,概括之后就只有两个字“纳摄”,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两个字,就知道了肾的功能。纳,就是纳入;摄,就是固摄。纳摄,就是说把体外的东西纳入体内并固摄体内之物使它们不得无故外出。正常情况下,对人体而言,能进入体内的东西只有空气和饮食物,所以,肾的其中一个职能就是把外界的空气和饮食物纳入人体。

正常情况下,体内需要外出的东西只有大小便、汗液、精和浊气,这里就不谈女性的月经了。由于气体交换是每时每刻必须进行的事,浊气须要不停地外排才能给清气腾出地方,故而,浊气是不能被固摄的。用排除法,肾的另一个职能就是固摄二便、汗液和精等物质。

下面,具体谈谈:

1.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就是说外界空气的进入靠的是肾。《类证治裁·喘证》上就明确地谈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如果肾的纳气功能下降,导致空气的进入量减少,则会出现呼多吸少证。反过来,如果在临床上见到呼多吸少证,其直接诊断结果就是肾功能下降,即我们常说的肾虚。这里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呼多吸少,指的是呼气量正常,吸气量下降。看看生活当中的一些“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很多人是自觉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这就属于中医的肾虚所致。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脏腑证治与用药》里面的一个病案来更进一步地理解肾虚不能纳气所致的病症:刘某,男,56岁,工人。年10月8日初诊: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近半月气短喘逆明显,咳嗽痰少,汗出,活动后诸症加剧,晨起颜面浮肿明显,夜尿频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虚弱两尺明显,胸透:两肺肺气肿。辨证:久咳伤肾,母病及子,肾为气之根,肾虚不能纳气而生诸证。治则:补肾纳气。处方:都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各15克,山萸肉、泽泻、胡桃肉各9克,茯苓18克,丹皮、五味子、人参各6克,蛤蚧粉3克(冲)。水煎服,日1剂。

11月5日二诊:服药23剂,气短喘咳明显减轻,夜尿次数减少,全身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上方加川贝、冬虫夏草、炙杷叶各9克,以10剂药的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以巩固疗效。

3个月后随访,服药后诸症逐渐减轻,过冬,气管炎亦未发作。

肾主纳气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摄纳体内之气使之不得外散。我们临床上见到的气脱证就是由于肾功能极度低下所致的。

没有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故的恨。生病,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气脱证的出现,更多地是由大量出血而引起的。

在《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中谈到一个气脱证的案例,我复制过来以供大家参考:

郑子礼,三十余岁。吐血后从头到颈汗出如雨,神志昏迷,不省人事。诸医均为不治。余诊其脉,虚弱无力,均为气虚之故。

气为血之帅,气虚无以摄血,汗为血之余,吐血暴汗,则血亦虚,应大补气血。用当归补血汤加粉光参、龙骨、牡蛎、小麦、附子。方以参芪补其气,当归补其血,附子扶其阳,龙牡、浮小麦敛其汗,挽虚脱之象。连服三剂汗收人醒,继以人参养营汤加附子、黑姜以竟全功。

按:此例患者吐血之后,出现大汗如雨,昏迷,脉虚无力,可知为气随血脱,气血大伤之候。根据“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以及益气以摄血的理论,用参芪大补其气,以龙牡等敛汗并防气血之继续耗散,实乃治疗气随血脱之当务之急。故用之三剂而化险为夷。气血既失,续以人参养营汤加味,以善其后。

2.纳饮食

饮食物的进入,实际上是在纳气功能的发挥下进行的。没有气的进入,饮食物是不可能进入人体的,想想看,在呼气的时候能吃进东西吗?还有,仔细感觉一下,每次较长时间的吞咽饮食物后是不是都是呼气?

由于气是人体内唯一具有自主运动性的物质,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不例外,也是在气的进入运动下进行的。而气的进入本身就属“纳气”的范畴,由于纳气为肾主管,故而,营养物质的吸收靠的也是肾。

临床上,当一个人不能吃饭的时候,我们就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肾虚之极,纳气功能极度低下,以至于不能通过气把饮食物“吸”进人体,医院病房里面的危重病人,它们的不能吃饭其原因就在于此;二是中间有物堵塞,导致肾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致,比如咽部红肿、咽喉或食道部位的肿瘤阻塞等。

3.固摄二便

肾主二阴,肾只要管好二便外排之口,就能把二便固摄住了。

生活当中,好多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憋尿或者欲大便但硬憋着的现象就是强迫着肾在更多地发挥功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憋的力量较小、时间较短,则可以锻炼肾功能,使肾功能增强;一旦憋力太大或者憋的时间太长,那可就麻烦了,为什么?因为肾被严重地损伤了。这就像一个人背20斤重的东西跑一公里,没问题;如果让这个人背25斤重的东西跑一公里甚至一公里半,这是锻炼,也没问题;可是如果让这个人背斤重的东西跑五公里,这可就伤身体了。故而适当的憋尿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过度。看看长途货运司机,他们的职业病之一就是肾功能的下降。

有次在门诊遇见一个男性病人,46岁。职业是司机,跑的是长途。告诉我说肾虚的厉害,性功能很差,经常腰疼。西医检查还有点胃溃疡。看,跑长途的司机所患的两大职业病,这个患者全有了:经常憋尿导致肾虚;饮食没有规律导致胃病的出现。

辨证论治之后,用补肾药物煎煮的汤液冲服乌贼骨粉,不久即愈。

有次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喝酒,两个人就开玩笑的互说对方的肾功能不好,呵呵,说着说着就较上劲了,然后,你一瓶,他一瓶,你五瓶,他五瓶的喝啤酒,看谁先去厕所。先去厕所的人,固摄力弱,肾功能低下。我很是好奇,怎么普通老百姓这么懂中医呢?哦,对了,中医来源于生活嘛。

生活当中,好多人根本就憋不住小便,有一点尿就要去厕所,一天要小解好多次,这就是肾虚;更有甚者,咳嗽时出现遗尿甚或平时出现的遗尿,这都是肾虚。

在《中医辨证运用范例》中谈到一个病例,说的就是肾虚肾气不固所致的病症:

彭某某,女,29岁,工人。年12月1日初诊。

自诉婚后4年余,先后3次流产,均在孕后3~4个月间发生。每次孕后1月余,便出现漏血,腰痛腿软,头晕等病状。虽屡次积极采用保胎措施,服用维生素E和注射黄体酮等,未获效验。此次怀孕已2个多月,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腹下坠,偶有阴道流血及小便失禁,舌淡苔薄,脉沉弱,因对西药保胎药失去信心,而求诊中医。

患者既往有滑胎(习惯性流产)史,此次孕后,又有腰痛、漏血等流产前兆,此乃肾气亏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之证。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冲、任二脉皆为肾所主,肾虚,冲任不固,因而阴道下血,小腹下坠。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骨不坚,髓不满,故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拟补肾固胎之法,方用补肾安胎饮加减:熟地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续断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益智仁10克,砂仁6克,苎麻根25克,炙甘草6克,糯米30克。文火久煎,服7剂后,精神转佳,腹痛等缓解,漏血止。嘱其按原方每隔3~4天服1剂,连服3个月。患者守方服用,终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子俱安。

鉴于肾有固摄二便的作用,故而,有人就想到了一个养生的办法,这就是提肛强肾法(柿子都捡软的捏,前阴不好固,那就固后阴吧)。

早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实际上是指肛门。中医里面讲的“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具体的提肛动作是:吸气时收腹、迅速收缩并升提肛门及会阴,停顿2~3秒,再缓慢放松呼气,反复10~15次。

经常提肛门有助于升提阳气、通经活络、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并能防治脱肛、痔疮、阳痿、早泄、遗尿、尿频等疾病。

经常提肛可约束尿道,缓解尿失禁。尿失禁是很多成年妇女的烦恼,经常做提肛动作,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群的张力,加强尿道的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动反应,使约束小便的机能得到恢复和加强。

经常提肛可以活血祛瘀,消除痔疮。痔疮是因肛门静脉曲张、血液回流不畅所引起。提气缩肛时,对肛周静脉产生一个挤压作用,能使局部静脉回流畅通。

经常提肛可保护前列腺。男性中老年人的排尿障碍约有半数与前列腺肥大有关。提肛动作可使骨盆底的提肛肌、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肌肉,以及神经、血管,各器官组织之循环代谢活跃起来,达到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

经常提肛能强壮会阴,提高“性”趣。中年妇女,尤其是经阴道生产的多产妇,胎头压迫可导致骨盆底和阴道肌肉松弛,产伤时阴道扩张或韧带裂伤会加重上述现象。经常提肛可以使整个骨盆底肌肉群变得坚韧,有利于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增强性感受能力,进而可提高夫妻性生活的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4.固摄汗液

要想固摄汗液,就只有固摄外排汗液之孔,所以,肾也主管皮肤上汗孔的闭合。

如果肾的固摄汗液功能下降,则可导致不该排汗的时候出汗。比如有些人稍一运动就出汗,见到这种情况,我们的直接诊断就是肾虚。

临床上,不该出汗时却有汗出的情况很多,比如感冒时的出汗、睡觉时的盗汗、吃饭时的自汗、半边身子出汗、但头汗出、手脚心出汗等等,这时,我们的直接诊断也是肾的固摄出现了问题,接下来再用寻根诊断法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当然,我们少加一些增强肾的固摄功能药物也不错。中药里的一些固涩药就是起到这样作用的。比如一个人出现了盗汗现象,我们的直接诊断就是肾功能低下,固摄无力所致;寻根之后,发现是阴血不足,虚火迫津外出所致。治疗时滋阴养血泻虚火。当然,稍佐一些固摄汗液的药物也可以。

我们在前面阴阳中谈到的“亡阴证”与“亡阳证”的出汗,就是由于肾虚不固而造成的。治疗时,针对亡阴证,常用生脉散来治疗;针对亡阳证,常用独参汤、参附汤、回阳固本汤等来治疗。

5.固摄精

精,就是精微物质,包括脑髓、骨髓和生殖之精等(这点我会在后面详谈的)。固摄精,就是固摄脑髓中物质的外出、生殖之精的外泄等。

如果肾固摄精的功能下降,导致精在不该外出的时候外出,如晚上睡觉时,脑髓中的信号物质就不能外出,一旦外出,就会出现我们常遇到的病症——失眠多梦;如生殖之精不该外出的时候外出,则可出现早泄、遗精等病症。

临床上能固涩生殖之精的常用药物有五味子、龙骨、赤石脂、益智仁、山萸肉、芡实、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

在《张锡纯医案》中谈到一个病例:某叟,年七十余。

症状: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微觉涩疼。脉平和,两尺重按有力。

证治:其年虽高,而肾经确有实热。治以自拟“清肾汤”。

方剂:知母四钱、黄柏四钱、生龙骨(捣细)四钱、生牡蛎(炒捣)三钱、海螵蛸(捣细)三钱、茜草二钱、生杭芍四钱、生山药四钱、泽泻一钱半。

服五剂,痊愈。

6.谈谈情志

肾主恐,轻微的惊恐可以对肾进行刺激,一过性的增强肾功能,就如用一根小针轻微刺激人体皮肤之后,人体功能突然增强一样。生活当中受到轻微惊吓:“倒吸一口凉气”,就是肾的纳气功能一过性的增强所致;“吓得起鸡皮疙瘩”,就是肾的固摄皮肤之汗孔功能一过性增强所致。

但是,惊恐太过则伤肾,可导致肾功能低下:如固摄汗液功能低下,便出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固摄二便功能低下,便出现“吓得屁滚尿流”;固摄精的功能低下,导致脑髓信号的自由外出,便出现“吓成了精神病”。

恐则气下,惊恐之后,清气下行,导致上部的清气不足,大脑缺氧,便出现“吓得昏了过去”。

平时,护肾很关键。

咸味入肾,平时适当地吃些咸味的东西可以护肾,最简便之物就是食盐。看看有些电视电影中,日本鬼子对八路军的封锁就是禁止运送食盐,也许他们也知道当人体缺盐的时候,会出现肾虚,纳气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发软、缺乏动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厌食嗜睡、消化不良、四肢肌肉和腹部肌肉疼痛等“热痉挛”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抽搐、心律失常、昏迷不醒等症状。当然,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度,吃盐太多也不好,不但可以引起胃炎胃溃疡,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病症的出现。

黑色为肾所主,平时适当的食用一些黑色之物,如黑豆、桑葚、黑芝麻等,有一定的补肾效果。

肾主骨,平时闲暇之时,用质地适中之物来敲打从体表能摸到的骨头来健肾,有一定的效果。或者站在地上,向上跳跃,落地时脚跟着地,双腿伸直,以振动脊椎骨。

虚则补其母,肾属水,金生水,肺属金,故而,平时多吃一些补肺排浊之品也不错。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浊气畅排,清气自来。肺排浊之后,给肾所纳的清气腾出地方,这样,身体更健。

上床萝卜下床姜,早上起来,口里含一片姜,辛散排浊,补肺强肾,效果不错。

或者平时用肉桂泡水喝,也很好。

附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中谈到的肾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谈到: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纳气,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

藏精、纳气,本来就是肾主纳摄里面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呼吸与吃东西。肾的纳摄功能里面就有纳气和纳饮食,故而,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这点,可以谈的通。

关于水液代谢问题,我将在后面的“津液”里详谈,这里,就不说了。

二、脾的职能

1.主运化

运化:运,是运送;化,是转化之意。脾的“运化”说的就是脾具有运送物质到某处并把其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的功能,如把从饮食物中吸收而来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进行运送并转化为血;把津液中的无用水液运送到皮下并转化为汗液等。所以,运化,包括两点:一是让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来充血,二是布散津液。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下降,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及时的运走,就可导致积食证;饮食物中的水液不能及时的运送到血中而滞留于肠道,就可出现泄泻证;血液不能及时地得到补充,则可出现血虚证,等等。

在《中医辨证运用范例》中谈到:

杨某,男,32岁,工人。年10月25日诊。

诉有慢性肝炎病史5年,肝功能时好时差。近2个月来,食欲不振,纳食减少,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四肢倦怠无力,神疲思睡,大便稀而不成形,小便尚可。经西药“护肝”治疗无显效。复查肝功能:麝浊9u,锌浊14u,谷丙转氨酶80u。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心肺(-),肝在右肋缘下50px左右,轻度压痛,质中等,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弦缓。

本病虽西医诊断为慢性肝炎,但从中医理论来看,“肝”的症候不太明显,而食少、腹胀、疲乏、便溏等症,皆为一派脾气亏虚、运化失常的表现。由于证属脾虚失运,故当从脾着手论治,而不应孤立的将其视为肝的病变,拟健脾益气,佐以调肝之法,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柴胡10克,白芍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砂仁6克,薏米12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山楂炭12克,大枣5枚。服药7剂,食欲增进、腹胀减轻,大便已成形。既然药已对证,仍守方继服,以原方30剂。后来未见患者复诊。半年后偶尔街头相遇,述说服此方后精神日趋好转,诸症消失,多次复查肝功能均属正常。

2.脾主思

我们常说的“想不想吃饭是脾的问题”就是因为脾主思。为伊愁的人憔悴,这里的愁,是思念的意思。看看好多失恋之人,思虑过重,放不开,结果是身体消瘦不堪。原因就是思虑太过而伤脾,脾虚之后,不但不想吃饭,而且“运化”功能下降,导致血虚、津液布散失常等多种病症出现。

临床上,经常能见到一些病人,因思虑过多,放不下好多事而导致很多病症的出现。说真的,有些事,不是我们放不下,而是不能放也不敢放,比如对父母的赡养、对小孩的教育等。但是,“将来”是梦想,“过去”是回忆,只有现在才是我们的生活,故而,该放下的事和人一定要放下,不要思虑过多。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对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这个人被烫到后马上就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我们背的东西少了,身体就会感到轻松;我们头脑里存的东西少了,思想才会轻松。做个简单的人,很好。

由于思虑伤脾,故而在吃饭时看书思考,则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被运化而出现积食证。奉劝更多的学子们: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边吃饭边看书。

平时,护脾很重要。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脾的首要职能是把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运送入脉而转化为血,以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一旦脾的这个功能下降甚或消失,则饮食物更多的是“穿肠而过”,人的身体也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所需之物慢慢地走”,最终导致身体消瘦甚或饿死。由于人体出生后的饮食物的运化靠的是脾,故而,中医人就说“脾为后天之本”。

脾在志为思,正常的思考,对人的生理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是思虑过度或者所思不遂时,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脾主运化,而气的“顺畅”是“运化”的前提;思虑伤脾之后,“运化”不能正常进行,常理推测,是气的不“顺畅”所致,故而,就谓之“思则气结”。

脾主思,想吃饭,很关键。有些人看到什么饭都不想吃,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没胃口”,这就说明你体内的脾功能已经下降,需要好好调理了。

3.如何护脾

甜味入脾,平时可以适当地吃些甜味的食物,体内有火的,可以吃点冰糖,体内有寒的,可以适当地吃点红糖。

黄色为脾所主,平时可以适当地吃点黄颜色的食物,如南瓜、黄豆、地瓜等。

脾主肌肉,平时适当的强壮肌肉,很不错。

双手和双脚,相对于躯干而言是人体的最末端,故而,其又叫作“四末”。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手和脚,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运送靠的是脾,故而,中医上就说“脾主四末”。凡是遇见手脚麻木的病人,我们的直接诊断就是脾虚(脾虚不运,出现血虚,血虚不荣,出现麻木)。

虚则补其母,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故而,当脾虚的时候,适当地心,则效果更好。由于红色入心,甜味入脾,所以,经常用枸杞泡水喝来健脾,效果不错。当然,再加点黄芪,则更好。

附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中谈到的脾功能

先说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和上面的理论看起来是一样,不过,仔细看看书上的具体内容,就有点不一样了:运,是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我们来想一想:运化运化,就是先运而后化,不“运”就无以谈“化”;如果“化”为消化吸收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就应该变为“化运”,没有消化吸收,何以输送转化?先消化吸收,再把营养物质等进行转运输送,这才是对的;古人的用词很严谨,和阴阳一样(在《名老中医之路》中赵棻先生谈到:原来阴阳学说,把阴字列为第一位,阳字列为第二位,从阴字代表物质,阳字代表功能来看,先物质后功能,把物质列为第一性,这正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唯心论者把功能(精神)列为第一性的。以这种思想方法作为说理工具,符合客观真理,故中医学说能一脉相承,历数千年而不衰,道理就在这里),先后顺序不会随意颠倒;转运输送之后,这个“化”就成了转化之意,如把从饮食物中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转化成血、把体内一部分无用津液转化为汗液等。

再说说脾的“升清和统血”:

清升浊降,自然之理。升清,就是说脾“运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液,但不运送饮食物中的浊物。这是对脾主运化的进一步解释。

关于“统血”:

统,古时是一个形声字,从糸(mì),充的读音,它的本义为丝的头绪。脾统血的说法来源于《难经·四十二难》中说的“脾裹血,温五脏”,而裹,也是一个形声字,从衣,果的读音,它的本义为包、缠。由于血本来就存在于脉之中,靠心主管,那么,血还用得着包缠吗?既然用不着包缠,可为什么还要说“包缠”?其实,我们只要从包缠的目的和脾的功能就不难理解这个说法:包缠的目的就是保护,由于血具有损耗性,所以,要保护,就要不断地补充血的不足,而脾主运化,能增加血的含量,补充血的不足,故而,脾就能“裹”血。

从这里可以看出,脾统血里的“统”,实为“充”之意,即脾具有补充血液不足的功能。人体中的血液,不只含有营养物质,更含有大量的水液。脾,在运化营养物质的同时,更是运化水液入血,以补充血液的不足,所以,脾之充血实际上是脾主运化的目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用“脾统血”的理论治疗“脾不统血”的出血,效果很好,这个怎么解释?

养过鱼的人都知道,如果鱼缸里的水太少了,则鱼就会乱蹦跶。气血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如果血少了,气也会乱“蹦跶”而更多的出脉,随着气的外出,血也随着外出,这时就导致了“出血”现象。和加水之后鱼安静的道理一样,治疗此类病症只需补血即可,由于血之所充在于脾,故而健脾补血,效果不错。

三、肺的职能

肺的职能是排浊。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浊,主要包括两部分:浊气和浊物。异常情况下,人体内还有一种是从外而入的有毒物质,比如能让人体中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和一些有毒食物等,我们通常称为浊毒。由于人体内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故而,浊物和浊毒的外出,也是在气的外排作用带动下进行的。

由于浊毒是一种异常情况,这里,我们就先不谈这个了,只谈浊气和浊物的有关问题。

浊气,包括清气被利用后所产生的气和饮食物腐化后所产生的气两种;浊物,通常是指二便和汗液。当然痰和女性的经、带也是浊物的一种。

下面具体说说肺的职能。

1.排浊气

有这么件事,说是一个人刚买了一辆摩托车,破的,发动起来声音相当大,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早早就起来上班的他需要先把摩托车发动起来,过一大会儿才骑走,搞的邻居是怨声不断。某天早上,人们睡了一个好觉,起来后邻居们就议论说没有摩托声的骚扰可真清净。几天之后,有好事之人就把打听来的消息告诉其他人:破摩托,不好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到一个修理摩托的地方,呵呵,没有修好,连问题所在都没有找到;于是,又找了好几个修理摩托车的地方,还是没有修好;最后,经过一个人提示,发现是摩托车的排气筒让人给塞上了东西。

看看,排气筒堵塞之后,车就动不起来了。

话说当人体最初形成的时候,所有的器官都想当头儿。

大脑说:我应该当头儿,因为我掌管着全身的各种神经反应和功能。

脚说:我们应该当头儿,我们载着身体和大脑走遍天涯海角。手说:我们应该当头儿,因为我们做所有的活儿来挣钱。争论持续着。心脏、肺、眼睛等器官纷纷发言要求当头儿。最后,屁眼站出来表示他也想当头儿。大家对他的要求嘲笑不止,屁眼怎么能当头儿呢?于是,屁眼开始了罢工。他拒绝工作,并把自己堵的严严实实。不久,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感受到了屁眼罢工的危害。眼睛开始发直,手和脚也哆嗦起来,大脑开始发热,心脏和肺也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大家重新召开了会议,一致同意屁眼应该当头儿。于是,一切恢复了正常。当各个器官忙忙碌碌地工作时,他们的头儿只是在那里坐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排浊是相当地重要。人要生存,就必须要把体内的浊气向外排;人要健康,就必须要把体内的浊气有规律的定量排出。

生活当中,晚上丈夫和几个人在房间里面打了一晚上的牌,也抽了一晚上的烟,早上,老婆从外面一开门,哇,隐约只能看见几个人影。赶快,开门、开窗,不长时间,屋内又清亮了。

中医里,肺的向外排浊,也是打开门窗进行的:从上面的口鼻、下面的二阴口、外面的皮肤腠理等来排气的。《黄帝内经》中谈到“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如果排浊不畅,则会导致浊气郁结:郁结在胸中的,可出现胸闷、吸多呼少证;郁结在肠道的,可出现腹胀;郁结在胃,可出现胃胀;郁结在皮肤的,可出现皮肤发胀、发痒等表象。

反过来说,只要在临床上见到这些病症,我们的直接诊断就是肺虚,即肺的排气功能下降所致。病情轻微的,年轻力壮的,可以让其先做自我调理;病情严重的,就必

须及时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活人让尿给憋死”的情况。在《辨证施治》中谈到:王某,女,20岁。病史:咳嗽已半年余,服中西医药物效果不好。主要症状为干咳少痰、

头痛、咽喉充血疼痛、脉小滑、苔薄腻。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生麻黄9克,嫩射干15克,炙紫菀15克,姜汁生半夏9克,制南星9克,炙百部15克,板蓝根15克。

服4剂,咳嗽大减,咽痛已除,再予上方去板蓝根,续服4剂,咳嗽即止。

辨证分析:患者咳嗽已有半年多,属于久咳。伴有咽喉疼痛,这是痰热不清的表现,所以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的方法治疗,麻黄、射干宣肺;紫菀、百部、半夏、南星化痰止咳;板蓝根清热解毒。

体内浊气外排,还有一个附带功能,就是人的正常说话发声。做做看,吸气时你能正常说话吗?肯定不能。

在年第四期的《中医杂志》上谈到:

路志正教授治疗某患者,男性,54岁。语音嘶哑,以“咽部慢性充血,声带息肉”,予以手术摘除,术后以息肉未净而症状依然,相继又做了3次手术,又“右声带前1/3处隆起,色淡,余部充血”,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近月,症情不减。病人身高体胖,声微音哑,面色晦黯,性情暴躁,头晕而重,腰腿疼痛,纳谷一般,时感胃脘胀满,咽喉紧而不爽,神疲乏力,口干烦渴喜饮,晚间睡前饮水甚多。舌淡苔白滑,脉虚弦而数,按之无力。

此系湿邪阻滞,气机不畅,痰瘀互结,咽喉不利。

治以启膈宣肺,佐以活血化瘀,用启膈散化裁。

处方:郁金10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荷叶6克,羌独活各10克,柴胡6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半夏15克,茜草10克,鸡血藤15克。

药进3剂,语声乃嘶哑,但声域较前扩大。后以益气健脾、补血活血化瘀散结、舒畅气机为治,调理近月,声音恢复正常,追访3年,声带息肉未在复发。

2.排浊物

人体之中,只有气具有自主运动性,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浊物的外排也不例外,所以说,浊物外排实际上是肺外排浊气功能的一个附带:汗液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的;粪便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的;尿液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的;痰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的;妇女的经、带等也是随着浊气的外出而外排的。

如果肺的功能下降:浊物郁结肠道,不能畅排,可出现大便难、便秘等;浊物郁结膀胱,不能畅排,可出现小便淋漓不净;浊物郁结皮肤,不能畅排,可出现皮下水肿;浊物郁结女子胞(子宫),可出现月经量少或经闭等病症。

临床上见到好多人从肺入手来治疗闭经,其道理就在此。如年第九期的《辽宁中医杂志》上就谈到:

承忠委等治某患者,女,26岁。素来经汛正常,1年前因失恋,忧思太过,遂致经量递减,颜色渐深,终致经闭半年,曾叠服逍遥、归脾、知柏地黄及血府逐瘀汤药等,非但不效,反感不适。刻诊:见形瘦肤燥,胸满太息,毛发无泽,倦怠气怯,面黝黑,少言语,询知梦多,寐难,纳少便艰,噫气烦躁,咽中偶感炙脔阻塞,且极少白带,舌尖红苔薄黄偏干,脉涩不畅。前医按常法施治既乏效,则当求法外之法,改予润肺解郁下气,略参养血清通,取费伯雄润肺降气汤中的沙参、蒌皮、桑皮、苏子、郁金、杏仁、合欢花、旋覆花合仲师百合地黄汤,参入生白芍、当归、柏子仁、丹皮、朱茯神,连服10剂,诸症减轻,言语渐多,纳增神振,去桑白皮、杏仁,加怀牛膝、阿胶,续服10剂,肤润形丰,两脉遂渐流利,去合欢花、苏子,加香附、益母草,续进7剂,自觉乳腹均胀,腰酸,有似过去将行经之兆,舍百合、朱茯神,加桃仁、红花,未尽3剂,月经复行矣。

3.谈谈情志

悲伤肺,忧、悲同类,所以忧也伤肺。

如果长久的忧愁悲伤,伤肺之后,排浊无力,浊气不得外出而郁结胸中,可出现咳嗽、喘促等病症,《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病就与此情志有关。

我们现代人的便秘,好多就是忧愁悲伤之后使得肺功能低下,浊物外排无力,形成大便难而导致的。

高枕无忧这个词,我们都听过,常意是说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然而,垫高了枕头,真的就能无忧无虑吗?醉酒都解不了忧愁,更何况垫高枕头睡觉?肯定不能解忧愁,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个词?

其实很简单,这个词的原意是高枕之后可以减少肺病的发作。忧,是忧愁、忧虑,为肺所主,而肺主排气,垫高枕头之后,下半身的浊气由皮肤和肠道外排,不至于返行至胸中而增加肺从口鼻排浊的负担,这样就不会出现咳喘,而古时人们把咳喘之证就叫肺病,所以说,“高枕”之后无“肺病”。试看现在的老慢支、肺气肿等病人,睡觉平躺之后则胸闷、上不来气,但半坐之后,病情缓解甚则平安无事,就是这个道理。

4.如何护肺

辛味入肺,适当的食用一些辛味之品可以补肺,如辣椒、生姜、大蒜等。白色为肺所主,适当的食用一些白色之品也可以补肺,如山药、葱白等。肺主皮,经常的按揉皮肤,也有一定的护肺作用。虚则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脾属土,故而,适当的健脾可以补肺。

比如用甘草泡水喝,脾肺双补,效果就很好。

附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中谈到的肺功能

大学课本上,在肺的功能里写道“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实际上这些都可用一句“肺主排浊”来解释。能不能呼气在于肺,能不能吸气在于肾,所以,这里的主气、司呼吸就是外排浊气。宣发,就是说肺将浊气由上面的口鼻呼出、皮中散出;肃降,就是说肺将浊气由下面的肠道外排。通调水道,就是说随着浊气的外排,体内无用之水液也随着外出,这是肺外排浊物的职能。旧的外出,新的补充,水道通调。朝,为聚会之意。朝百脉,就是说所有经脉中的浊气都先聚集于肺部,然后通过特定的渠道比如口鼻、皮肤或肠道等进行外排。治节,即治理和调节。肺主治节,就是说肺治理着浊气、浊物的外排,调节外排量,该多的多,该少的少。

四、肝的职能

肝的职能是疏泄,即疏清气、泄浊气。

1.疏清气

外界的清气进入到人体之后,在肝疏通道路的情况下被输送到所需之地。生活当中,地上有路,我们想去哪里,就可以顺着路走;想让更多的人往北边走,就把往北边走的路修宽;想让更多的人望南边走就把往南边走的路修宽。

取象比类,人体之中,肝也是根据人体需要来调配清气的流向:头部需要更多的清气,肝就疏通更多的通向头部的道路,让更多的清气流向头部;脚部需要更多的清气,肝就疏通更多的通向脚部的道路,让更多的清气流向脚部。

如果肝功能(中医上的概念,和西医上的肝功能不可混淆)低下,则疏清气的作用降低,使得需要清气的地方不能及时补充,这样,就会出现局部的清气不足。比如年龄小的人,提重物之后出现的手麻手酸,只需休息一会儿,即可得到缓解,这是因为肝功能正常的缘故;而老年人,提重物之后出现的手麻手酸,则需要休息好长时间才可能得到恢复,这就是肝功能低下的标志。

我们按按手指甲,让其颜色发白,然后松开:如果指甲受按压的局部即刻变红,就说明肝功能正常;如果变红的速度较慢,则说明肝功能低下。

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上面谈的肝功能,是中医上的概念,不是西医上的肝脏功能。

2.泄浊气

体内的浊气,不管是清气被利用后产生的浊气还是饮食物腐化后产生的浊气,都是在肝的作用下运送到需要外排的体表部位。

生活当中,我们的交警在指挥交通,不但根据需要来分流车辆,而且还需疏通道路,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

取象比类,肝就是人体之中的“交警”,在疏清气的同时还在泄浊气,疏通道路,使浊气顺畅外排。

生活当中,交警的职责是指挥交通,如果道路堵塞,其直接责任者肯定是交警。取象比类,由于肝的功能是疏泄,当我们见到体内有浊气郁结情况出现的时候,其直接责任者就是肝。

由于气是脏腑发挥功能的物质(这个,会在后面详谈的),肝气,就是肝功能。肝气不足,肝功能低下,则疏泄功能减弱,使得体内的浊气外散不力,出现郁结,掐头去尾,我们就可知道中医人经常说的肝气郁结实际上就是说因肝气不足而导致的浊气郁滞。

通常情况下,气的运动速度相对恒定,当浊气郁结时,气的含量增多,运动时的摩擦力增大,摩擦产热,故而,中医上就说“气有余便是火”。

运动或者因工作需要而活动身体时,气的运动速度加快,摩擦力也会加大,这时好多人也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不过,这是正常的发热,临床时需加以鉴别。

一旦有物堵塞,道路不通,使得浊气滞留、郁结,这时便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气滞证”。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所有实证均可导致气滞”的原因。

生活当中,有人跷一会儿二郎腿,就会出现脚和小腿发麻的感觉,原因就是跷压之后,通向小腿和脚的气血受阻,局部气血不足,便出现了发麻的感觉。

同样道理:道路不通,不但浊气不得外排而郁结,而且还会导致堵塞之地后面的清气不足,这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气虚证”。这也是临床治疗实证时少佐以补气药之后效果更好的道理。

3.调节血量

由于人体中具有自主运动的物质只有气,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脉管内存有的气叫作营气,随着营气的运行,血液才流动。营气运行的快,血流加快;营气运行的慢,血流减缓。而气的运行速度是由肝掌控的,所以肝就调节着血流的快慢;又因为人体局部血量的多少是由输送的速度来决定的,故而,大学中医课本上就说肝具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心脏,其搏动实际上是(中医里的)肝调节血量的标志,其依据是:

(1)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上: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改变。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需要。当人体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活动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藏之于肝。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这是中医基础理论课本里“肝调节血量”的一段解释。

(2)气从西医上看,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当机体安静休息或情绪稳定时,心跳减慢。也就是说通过心脏的跳动来调节外周的血量。

故而,从上面两段话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医上的)肝对血量的调节是通过西医上心脏的搏动来完成的。

由此更可以知道,西医上的心脏功能和中医上的心功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西医上的心脏,是单位藏血量最多的地方,是人体内最大的脉,而心主脉,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西医上的器质性心脏病要从中医上的心来论治;而对于西医上的功能性心脏病则要从中医上的肝来论治,因心脏的搏动是肝调节血量的标志,且“肝生于左”,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在左侧的缘故。

4.谈谈情志

我们都知道,怒伤肝。生气之后,可以刺激肝功能而增强疏泄,比如“气得发抖”,就是疏泄太过的缘故;而“气得吐血”则是肝在调气作用下调血太过所致。

肝开窍于目,所以,生气之人常常“瞪眼睛”。目得血而能视,狂怒之后,气机逆乱,血不得正常调配而上达眼睛,这时很可能就会出现失明的情况。我在临床上就遇到好几例这样的病人。

5.如何护肝

酸味入肝,适当的服用酸味之品可以补肝,生活当中最常用的就是醋。青绿色为肝所主,平时多吃青绿色的蔬菜,有很好的护肝作用。筋为肝所主,适当的拉筋也会增强肝功能。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转转眼睛,感觉一下,神智更清醒。虚则补其母,肝属木,水生木,肾属水,适当用些补肾的药物也能增强肝功能,比如黑色的乌梅就是一味很好的补肝肾之品。看到这里,学过中医基础理论的人也许就会问,不是还有“肝藏血”吗?怎么没有谈。呵呵,后面还有心的功能没有谈及,看完之后,就会明白是心藏血而不是肝藏血。

五、心的职能

看完前面的内容,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上面的这四脏已经主管了人体所需两大物质——饮食物和空气的进入、利用、代谢和外排,那么,还要“心”何用?

呵呵,看看肾、肺、脾、肝,都有一个肉月旁,就说明它们主管人体内的事务,而心,是一个独立字,相对而言,它主管人体外的事务。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本神》里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意,即接受外来信息是心的作用,所以,心的职能就是任物。

人体要生存,不仅仅需要体内的物质正常运行,更需要不受外界伤害。比如需要避免洪水猛兽的伤害,需要避免刀剑石块的外伤等等。想想看,人体都被老虎吃到肚子里了,体内的肝、肾、脾、肺之功能能正常发挥吗?不可能吧。故而,接受外界信息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正因为此,人们才说“心者,君主之官”。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说或听到一句话“你要用心学”,意即你要发挥心功能,更好地接受外来信息。心主脉,脉者,血之府,也就是说脉是血“居住”的地方,换句话来

说,就是血藏于脉之中,由于心主脉,故而,心藏血。有个问题:肝的调血和心的藏血有什么不同?我在前面说了,肝主疏泄而调气,血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所以,肝调血实际上是肝调气的结果,而心主管着脉,血只能存在于脉中,所以,心主管血之意就是主管着血的闭藏。换句话来说,心主管着储血之仓库,肝主管着仓库中血的调配。生活当中,人们为什么经常会说“十指连心”?原因是这样的:人之体表,手指的血管相当丰富,西医的少量取血化验是在手指上进行的道理就在于此,这是心主脉的体现;手指更能感受外界信息,如抚摸等,这是“任物”的体现,所以,生活当中就有“十指连心”一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养心?苦味入心,平时适当的用点苦味之品,比如食用苦瓜等,就可以养心。红色为心所主,适当的食用红色之物,也可以养心,比如红枣等。虚则补其母,心属火,木生火,肝属木,适当地吃点西红柿、山楂等能很好地补益肝和心。

摘自《三个月学懂中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unw.net/gzjjg/gzjjg/13378.html
------分隔线----------------------------